北京今年已为2.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
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(记者贾珺)为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,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,今年经营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,主体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开展信用提升行动,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增信、信用修复提质,北京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。今年经营据了解,主体今年以来,开展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.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,信用修复对18.1万户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。北京
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畅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,今年经营对于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的主体,无须提交证明材料,开展简化信用修复材料。信用修复全面压缩信用修复时限。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探索推进“在线申请+数据核查”的修复方式,实现信用修复“网上办、零见面”,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。2023年以来,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.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,其中,通过线上途径为经营主体节约“跑腿”时间3100小时。同时,开展多平台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修复机制,建立“多口受理、协同处理、一次办成”机制,经营主体可实现“一次申请,同步撤下”,今年以来,已通过数据共享互认为10112家企业修复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。
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,在年报公示、信用惩戒、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,对信用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。
设置信用惩戒“缓冲期”,对于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经营主体,符合条件的不予执行有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实施相关行政处罚,对因受灾情影响暂时失联的经营主体,可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截至目前,对18.1万户经营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,10285户经营主体在缓冲期内主动进行了报送,避免信用受损。
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,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一般状态信息有误,或重要信息存在非主观故意明显错误的,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,允许修改,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即时信息自我纠错,今年已有693户次主体主动自我纠错。
责任编辑:赵英男
相关文章
- 跳房子、踢毽子、丢沙包 传统小游戏让课间活力满满 编辑:汤晓雪 来源2025-05-09
- 9月5日,虽然中间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调,但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小幅走高,不改窄幅震荡特征。市场人士指出,现阶段基本面稳定且货币政策放松可能性不大,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,而9月海外央行密集议息或带2025-05-09
- 记者21日从中国银联获悉,自去年6月银联云闪付落地澳大利亚以来,已有约27万台POS终端支持这一支付方式。澳大利亚成为银联云闪付受理终端最多的境外市场。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称,在澳大利亚使用银联卡已比较2025-05-09
- 3日,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.7491,较前一交易日上调71个基点,涨破6.75,创下过去两周内的最高值。此外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逾一个月首次出现两连升。前一交易日,人民币对美元中2025-05-09
-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编辑:汤晓雪 来源:人民日报2025-05-09
- 资料图。张云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)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杜鹏22日在北京表示,海关进出口顺差和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,在表面上看有一定关联度。但两者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很大差异,如果直接进行比较,可能会2025-05-09
最新评论